目前,花生已进入中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关键阶段,麦套夏播花生正处结荚期,春播花生正值饱果期,能否实现果多、果大、果饱满,最终获得优质高产,田间管理十分关键。
一、合理化控,防治徒长和倒伏当前,气温高、湿度大,花生生长旺盛。高产地块由于土壤肥力高、水肥条件好,极易发生徒长倒伏。旺长田要注意化控防倒伏,当株高超过35~40厘米,叶片浓绿,仍有旺长趋势时,应用多效唑、花生超生宝、壮饱安等生长调节剂化控防倒。化控防倒是花生高产田常用的调控技术措施,一般花生株高达到40厘米、群体偏大、极易造成倒伏时才使用;花生植株小,株高35厘米以下,到结荚期还没有封垄,没有倒伏危险,一般不需要化控。在应用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时,需要因地制宜,视天气、地力和花生长势决定适宜的喷施时间和喷施浓度,否则就不能获得应有的增产效果。一般在花针期到结荚初期,当花生株高达到化控指标时,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克,对水35~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结荚期以后化控,可使用花生超生宝每亩20克加2%~3%过磷酸钙浸出液进行叶面喷雾,也可使用壮饱安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二、注意补铁补肥,防治叶片黄化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上,降雨或灌溉后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现象普遍发生,已经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5%~30%,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50%~70%。自7月份以来,在我省中南部花生产区,由于日照不足,花生叶片黄化现象大面积发生,特别是麦套夏播花生更为严重,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极为不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花生叶片黄化症状的表现。花生叶片黄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症状:一是缺铁黄化。一般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出现褐斑坏死,干枯脱落;缺铁黄化症,一般花生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但失绿黄化明显。二是缺氮黄化。缺氮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失绿,首先是植株下部的老叶褪绿,一般同时还表现叶片变薄、变小,植株矮小,一般瘠薄地、麦套和夏直播花生易发生缺氮黄化。三是缺锌黄化。缺锌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一般表现为叶片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
2.花生叶片黄化症的防治。防治花生缺铁黄化症,目前最常用的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一般可用0.1%~0.2%的硫酸亚铁(俗称黑矾、绿矾)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4次,为了增强叶面的附着性,可加入0.1%的中性洗衣粉,以提高喷施效果,增强叶面的吸收功能。也可选用绿叶宝等以铁的螯合物为主要成分并附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制剂,其喷施效果往往优于单纯喷施硫酸亚铁。对于缺铁、缺锌黄化混发地块,可进行缺铁、缺锌并防,一般每亩可用硫酸亚铁150克和硫酸锌50克,对水60公斤,叶面喷施。防治缺氮黄化症,可在浇水或降雨前适量追施氮肥,追肥不便的地块,可叶面喷施1%左右的尿素水溶液,能有效缓解黄化症状。
三、及时控制虫害,提前预防病害
1.虫害。棉铃虫和蛴螬是花生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前者危害茎叶,后者危害荚果。今年棉铃虫发生较重,危害期较长,加强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期棉铃虫的防治,对实现花生生长后期保叶、增加果重十分关键。目前是第三代幼虫孵化高峰,当百墩有棉铃虫幼虫(卵)40头时,每亩用BT乳剂200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防治,5~7天后再喷1次,效果更好。一般8~9月为蛴螬危害花生盛期,而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防治花生田蛴螬大发生的最佳时期。据取样调查,今年花生田蛴螬危害比较严重,目前已经开始危害地下正在生长的花生荚果,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不仅会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而且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商品性。目前,对蛴螬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撒墩、灌墩防治。可亩用50%辛硫磷150~250毫升,拌细土40~50公斤撒墩,也可用50%辛硫磷300~400毫升,对水750~1000公斤灌墩。
2.病害。叶斑病是我省花生的主要病害,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形成发病高峰,主要发生于叶片,严重时也侵害茎、叶柄和叶托,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未老先衰,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病年份减产30%以上。今年我省花生播种较晚,如果后期降温早,叶斑病有可能危害较重。当前,我省花生已经或即将进入叶斑病发病高发期,应提前做好预测和发病工作。在田间病叶率不超过10%时,应及时叶面喷施1∶1∶200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有效减轻叶斑病危害,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效果更佳。
博利康技术部 |